人才看重車隊管理系統|車隊管理系統推薦一個城市,既看能否住下來,更看這個城市能帶給他怎樣的發展平臺。為此,武漢在創新創業上大做文章。5月份以來,為滿足創業大學生需求,武漢市相關部門制作瞭《武漢市大學生創業地圖》,並組織全市知名創業園區、孵化器等大學生眾創孵化平臺參與招聘,幫創業大學生“找人、找錢、找圈子、找技術、找平臺”。

武漢使實勁、出實招、幹實事、求實效,全力聚焦、做實讓大學生“早簽約”“快落戶”“好安居”“能就業”“易創業”,留住百萬大學生創業就業的5大承諾,都在逐一兌現。“人才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核心要素,決定瞭城市的未來。”武漢市招才局副局長龍眉說,武漢出臺多項人才政策的總體目標,就是將人才優勢變為發展優勢。

大學生是創新創造能力最強的一批人,要把這批人留下來。出於這一想法,武漢去年提出“5年留下百萬大學生”的目標,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實行大學生落戶“零門檻”,並提出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房、租房,出臺大學生就業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全年實現大學生留漢30.1萬人,創下歷史紀錄。

“快落戶”是留漢大學生的普遍印象。“我到派出所咨詢瞭一下,按戶籍民警給我出示的告知書內容,我把材料都準備好。那天,上班經過洪山區政務服務中心,我把材料交到窗口,當場就領到瞭一傢三口的準遷證。”來自湖北黃岡的李得順2016年從武漢大學醫學部碩士畢業,成為一名醫生。他聽說武漢出臺瞭普通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的優厚政策,但辦理落戶之快,還是超出瞭他的想象。來自武漢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僅4月28日至5月25日,在武漢落戶的大學畢業生就達到10608人,其中研究生學歷以上1152人。

為幫助大學生創業,政府部門與在漢高校共建“校園眾創孵化平臺”。江岸區美廬創新街區是全市首個“產城融合”創新街區,武漢財貿學校學生在此運營多個創業項目;漢陽區推行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服務進街道、進園區(孵化器)、進社區、進企業的“四進”模式,打通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服務工作最後“一公裡”;礄口區承辦的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大賽,引進大學生創業項目在該區孵化器落戶,落戶數已達191傢;江漢區提供1000個免費創業工位為青年創業人才提供良好的辦公條件,同時每年投入500萬元發行科技創新券,支持創新

據介紹,武漢招才引智工作亮點在於善用在漢高校院所資源優勢,創新“大學+”人才政策新模式,實施瞭“4大資智聚漢工程”,大力發展“菁英經濟、校友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

築巢引鳳,不是一個區域在行動,武漢多個城區都已開建“大學生安居房”。江岸區選址最優質地段建設“長江金岸青年城”,該項目規劃建設15萬平方米人才公寓,提供3000餘套房源。該區還規劃建設大規模創客空間,為留漢創業的大學生及青年人才提供獨立、開放的辦公空間;武漢開發區也向大學生發出邀請,征集長江青年城形象標志設計方案,以及室內設計方案。這一項目將為留漢大學生提供1000多套安居房和租賃房,目前已開工,今年底明年初預售。

武漢的發展潛力大,就業的上升空間也大。”5月22日,從深圳專程來參加武漢理工大學專場招聘會的山東姑娘杜蕊喜出望外:“如果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我就留下來不走瞭。”杜蕊是橋梁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本來已在別的地方找到瞭工作,但她更願意留在武漢。

留住大學生,首先要為其解決落戶難、住房貴、收入低、崗位少等具體問題。著眼“早簽約”,今年的14場春季校園巡回招聘活動向在校大學生派送留漢“優先入場券”,15436人次達成簽約意向;5月份,武漢數百傢知名企業適時推出暑期實習計劃,大批單位更是提前籌劃,鎖定2019屆應屆畢業生;武昌區還積極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2017年選聘瞭首批26名大學生從事“紅色物業”服務管理工作,目前正面向大學畢業生公開選聘第二批100名“紅色物業”管理人員。

湖北武漢是全國3大智力資源密集區之一,坐擁89所高校、95傢科研院所、近106萬在校大學生。然而近20年來,“孔雀東南飛”成為武漢的“心病”,每年30多萬大學畢業生中,超過三分之二流向外地。

“安居”一直是大學生留在大城市的“痛點”,武漢在全國開先河,推出大學畢業生8折購房、租房政策。5月21日,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招才局等多個部門,聯合發佈《臨空港青年城大學生安居房購房登記公告》,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出售安居房。“每平方米6800元真心好便宜。”正式接受登記的9個小時內,臨空港青年城迎來700餘位購房咨詢者。來自襄陽的大學生李子垚說物流車隊管理,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往往積蓄少,大學生安居房破解瞭他們的心頭之患。

“近來各大城市集中出臺人才政策,是發展階段使然。這說明各城市現在都意識到瞭人才的重要性,給予人才足夠的尊重。”多年的人才引進工作經驗,也讓龍眉保持警惕,必須提防惡性競爭,不能搞一哄而上,揀到籃子裡都是菜。在她看來,城市發展的水平不同、產業發展方向不同,需要的人才也不同,城市引才應因地制宜、有所側重,讓人才各得其所、各盡其用。

用心用情讓大學生留下來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發展靠創新驅動,創新要靠人才。武漢有8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100多萬人,去年30萬大學生留下工作。這是一筆寶貴資源。要把科教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優勢。

車隊監控系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ce204cq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